2016年12月8日 星期四

遲來的得與失:Ruby


因上週身體微恙,
沒能趕上大家討論「得失之間」
但鑑於盤古爺爺的關懷與督促
做弟子的讓祖師爺經常掛心,實在太不應該
今日身體好些
我就趕緊來做一點小分享
但我實在不是很擅長引經據典
因為我讀太少書(超人哥,我加入你那一組)
我家書櫃上的「吳姊姊說歷史故事」
從小我就自動略過
因此闡述史事舉例我也很有困難
所以,我就用白話,說說我的體會
但如果有點冗長或是複雜化
那一定是受到大師兄.景山博士的熏陶,
(阿山哥,無論再複雜你都是我心中的NO.1
還請大家海涵笑納,

首先,,我想先說一個故事(?)
簡化成幾個生活上的小例子好了
比如說
我去補習班教書,通常晚上9:30下課
孩子們有很多課內或是課外的問題
放學後來他們來問,常常沒留神討論完就10:30
對高中生們來說還好
他們通常住得近,走路回家十分鐘
但通常我到家可能要11:30
這意味著,我一定又會更晚睡
也意味著,身體一定拗不過心理的饑餓
怎麼能不吃宵夜,我這麼辛苦()
以前,我常常一邊搭著車返家一邊想著,
這是得還是失呢

比如說
有一次去看高中同學的寶寶滿月
我們聊著聊著
同學悠悠跟我說起
她記得以前我們有個同學的媽媽會看命相
曾經我們20歲的時候
他媽媽曾經這樣提醒我,
20幾歲的時候,我會很辛苦
緣分會來得晚,30歲以後會比較穩定
我同學一邊說著
一邊提醒我,不要錯過了緣分
即使,她常常都在抱怨她的婆婆
即使,她說她除夕回婆家還是堅持他老公應該去洗碗
即使,她是一打二的全職媽媽
常常都快要被兩個兒子弄瘋
她依然這樣提醒著我
她說,
不要被原生家庭困住,緣分來了好好把握
她說,結婚、生子都是生命中很不一樣的經驗
沒有這些經歷,她不會對生命有另一番體會
我的同學們,多數看似天之驕女
好命任性,有點自我中心,
批評別人不遺餘力,
但其實他們依然智慧並溫暖,只是比較隱性
我每每想起這件事
就忍不住會想,
關於我的原生家庭
關於我前半生的每個生命歷程
是福是禍呢,是得或失呢
是困住我呢,
抑或是使我生命開闊了呢

又比如說
在我爸爸跌倒受傷住院的時候
因緣際會我遇見了劉老師
我來到了樹林
認識了大家
因為張老師
才得以有了認主的機緣
在這裏,我們一起經歷了很多
直到今天的此刻
這中間發生的一切
完全可以說是一趟奇幻旅程
有點奇妙,有點不可思議
很真實又有點不立體
有點複雜又有點感傷
以前我也常常想著
這究竟是得或是失呢

後來,漸漸的
我好像有點懂了
慢慢的,不太去用得與失思考事情
這個感受,就像是
師兄姐們前面分享的
得失本就相伴
福禍本就相依
或是,
更像鳳如姐說的
有形世界的得失,最後都是歸零,所以無所謂得失
因為從來就沒有得,又何來有失
得失端看於「我」,一切唯心,
(呼應了上次我們討論的提起放下”)

這不是自視清高的說,
此生已經擺脫對功名利祿的追求
而是,
每一次關於得失的掙扎
都是一種學習和提升
都是一種對心的修煉
那都是一種
關於自己,關於生命,關於靈魂的練習
每一個選擇
經過思考
只要是,能與人為善,不違背正道
決定了就接受,就勇敢面對
努力眼前,忘記背後,
盡力而為
我猜這可能就是博士說的
以正道為本,順心而行

如果每次我們都可以,
不背離正道順心而行
做出每一個選擇,真心地接受
也真心的尊重每一個人的選擇
那也許就能更靠近
張老師提醒我們要「快樂修行」的原則
也是力行,「活著就是一種修行」的精神
越接近這個目標
似乎就越能安住自己的心
喜怒哀樂當然還是會有的
但是自己知道
已經不會那麼被情緒影響了
中樂透,肯定還是會興奮到尖叫
看到不公不義,肯定還是會幹聲連連
但是不會久久受困其中
我想這也呼應之前談到的「生氣」
如果我們都能時時覺察
真心接受自己的選擇
真正了解自己正在行走的道路
生氣的時間可能就會短一點
說一說,罵一罵,氣完就好了


所以
李開復超級人生勝利組
是得還是失?
得了癌症而對生命有不同體悟
是得還是失?
危機總也是轉機
不同的視角就能有不同的解讀

所以,
給孩子們問問題晚了
就晚了吧
就盡情享受跟他們的生命交流吧
身體累了,就跟孩子們說下次再問
得失兩忘,盡其在我吧,

我的爸媽有時候很荒謬
但還好,人生還有幽默感這個玩意
只是事出必有因
我相信
我們過去一定有一些因緣
所以這世才聚在這裡
一起合演這一齣家庭倫理劇
如果每個人的生命劇本
都是自己為自己撰寫的
肯定是我的靈魂很渴望這段成長
這齣戲的確讓我長大不少
沒有痛又怎麼蛻變呢
所以,
如果他們現在
荒謬到我不能承受
我就跑走,然後哭一哭,
等我哭完堅強了,
我再繼續回來好好愛他們


有時候我會想起
張老師說的,「行走江湖,氣魄要咖好咧」
生命也是這樣
選擇了,就接受就勇敢面對
不用擔心得失或害怕輸贏
生命真實的價值,
沒有得失輸贏的衡量
即使世人覺得你傻或是輸家
卻也換不到你內心萬分之一的甜
可能就是張老師說的,
「那個甜拿什麼也換不來的」
而又想起,
這一生能夠有這樣殊勝的因緣
接受來自盤古爺爺,地母媽媽的照顧和教化提點
以及眾仙佛的慈悲照護
還有張老師,無私的身教言教
(老師我看著你的背影,常常都感動的想要流淚)
還有大家,
在這條路上的共修夥伴們
我們很不同,卻又很相同
謝謝大家這樣同路人的緣分,
能有互相支持的同伴,
超級不容易

我愛你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