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16日 星期四

修行的戰略高度

修行的戰略高度

前兩週的聚會,Ruby提到一個問題:她的母娘說隨便她怎麼做都可以(大意如此,不是很精確,R可以補充一下)。R很疑惑,這是什麼意思?我亂想了一些,也和R討論一下,順便做了一些整理。

人的一生要佈局,要兼顧戰略高度、戰術行動和戰鬥技能。
戰略高度給你格局,戰術行動給你局面,戰鬥技能幫你加分。
就修行而言,


  • 戰略高度,就是價值觀,就是我昨天說的,修行的日常!對我來說,就是覺知和觀察
  • 戰術行動,或者可以說就是要把握各種善緣,緣起時,輕輕貼合,緣滅時,雲淡風輕
  • 戰鬥技能,就是技巧,善用技巧,為自己加分。

我們現在在靈道軒,應該在靈道軒的修行脈絡中建立修行的價值觀,建構有利的善緣,並熟練技巧。我的看法不知道對不對,我覺得磕頭、盤古手勢等都是技巧,給仙佛請安是建立善緣,但,如果沒有修行的價值觀引導,這些善緣和技巧,在關鍵時刻常會給人帶來迷惘,甚至迷失。

這三個層面都很重要,只是,每個人因緣不同,緣起的時間點以及呈現的形式也都不一樣。超人老師就是有他的門路、汪腦大、靜慧也有他累世的機緣,後發也可以先至,先到,那也就只是先到,沒啥稀奇,聞道總是有先後。

或許,母娘是說:乖女兒啊,妳就順著因緣,妳現在事業這麼忙,沒人規定你一定要到處給仙佛請安啊,也沒有說初一十五要磕多少頭啊,或許,這當頭,咱母女能同心,那就是最殊勝了。同心,那就是心法,是戰略高度耶,是要找尋方向感,當然是你怎麼做都可以啊,只要能同心就好。

可是,怎麼同心?這是大問題,要去學、去修、去參,於出世、於入世,將心貼合在道上,去覺知,去觀察,去印證。時機到時,你自有你自己的戰術和戰鬥功課。「隨便做」,消極說,該磕的頭就磕,可以問安的就問安。積極來說,用自由的心去建構自己修行的戰略高度,自由自在,但,心就是要僅僅貼合在道上:

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當勤精進,如救頭燃,但念無常,甚勿放逸。


修道如初、成佛有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